課程總體發展計畫
(一)目標
本校的校本課程學習地圖雖尚未完成,將於106學年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發展部訂課程(部訂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課程)與校定課程(校訂必修課程、多元選修課程、補強性選修、團體活動與彈性學習等課程)。經由學校原有課程盤點,找出具備學校特色的課程,並體檢學校發展與學生學習所欠缺的能力,提供核心小組討論為校定必修的可能,透過C計畫核心小組會議,逐步凝聚各科共識,並對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核心素養,期望能在106學年下學期之前下列課程學習地圖。
(二)學習地圖
表2-1 107校本課程學習地圖(於106學年討論,尚未通過)
| 必修 | 多元選修 | 加深加廣 | 校定必修 | 彈性學習 |
高一上 | 27 | 2 | 0 | 1 | 3 |
高一下 | 27 | 2 | 0 | 1 | 3 |
高二上 | 23 | 1 | 5 | 1 | 3 |
高二下 | 23 | 1 | 5 | 1 | 3 |
高三上 | 9 | 0 | 20 | 1 | 3 |
高三下 | 9 | 0 | 20 | 1 | 3 |
(三)學校願景規畫構想
105學年度之前,因未集合共識學校願景未能明確,導致教師在發展課程時不易聚焦,故本校在105年學度3月時召開課發會,聚焦107課綱精神,明訂以「優質、創新、競合、宏觀」之學校願景為發展主軸,並以願景形塑學生圖像,由各社群依據學生圖像,逐步發展本校校訂必修、特色課程、彈性課程與教學創新發展。
校定必修的規劃上,認定本校素來特色課程之英語會話、第二外語以及下學年度試行小論文撰寫三項課程。前兩項藉以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國際移動力,而小論文撰寫則是因應過往學生分組選擇相關題目,於課後討論、搜尋資料、實驗踏勘所產出集體創作,常因研究方法、邏輯推理、寫作格式的概念不足,有必要給予課程訓練,協助輔導老師認為有其必要開設相關課程,透過跨領域教師社群共備,研發系統化的課程,使學生具備論文探究實作與寫作能力並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在多元選修課程的規劃,持續鼓勵教師成立社群進行課程研究與開發,並於 105學年度開始,利用第八節輔導課以及假日時間,小規模試行於高一分組多元選修跑班,由於試行第一年,學生對課程滿意度因不同課程間呈現落差,結果列入檢討改善。選修課程除優質化補助外還包含科技部高瞻計畫下教師社群所研發的融入式課程模組,分別於生活科技、自然科課程中試行、均質化計畫補助下多項跨校跨領域課程,資優方案教師社群開發課程,科別與數量雖已足夠,為須經過系統整合構成一有組織的課程地圖,培養學生多元能力。預計於下學年購置選課系統,進行高一全年級分組多元選修跑班。
在未來,將以教師專業結合社群,運用現有資源,依照學校願景及學生需求去發展各式課程,用以照顧每一位獨特的學生,使學生能從課程的學習中除了培養基本學力外,還能獲得創新能力、團隊競合及宏觀視野的啟發,讓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可以「帶著走」的能力,以強化學生面對未來考驗的競爭力。